马方方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国际战略和中美关系
在全球地缘重心东移的前提下,未来亚太地区新秩序的建立并保持相对稳定,或取决于包括中美在内的多重力量间的软权力均衡。与“硬权力均衡”多体现为“势均力敌”相比,“软权力均衡”主要体现为地区力量之间对彼此的认同、包容,及至实现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
徐惊奇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张丹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兴起并不断发展,如何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面临的问题。在公共外交的开展中,国际公务员是不可忽略的助力因素。应通过重视培养、积极输送、合理任用进一步发挥国际公务员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
周晓明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国际法、国际关系、欧盟安全与外交政策等,著有《国际法视角下的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等
赵发顺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2016年6月,欧盟出台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全球战略”,即“欧盟新安全战略”。该战略以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欧洲为中心目标,以推进利益和价值观共进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欧盟对外行动的原则和首要任务。更加务实是该战略的突出特点。它的出台将会促进欧盟安全与防务建设,并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产生积极影响。然而,该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将面临来自成员国的挑战和已有制度的掣肘。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比较政治、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当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的西方文明被异质化后,尤其是当基督教白人不再居多数的时候,党争民主的政党背后,不再只是同一个民族内部的阶级,而是不同的族群、宗教,这样党争民主最终变成了族群、教派之间的“文明的冲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文明衰败于党争民主,或者说党争民主直接诱发了西方文明的溃败。
余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经济室主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当地时间8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决定是否对违反知识产权,损害美国企业利益进行调查,但认为其可能会引发中美贸易战可能为时尚早。
傅小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东南亚研究室
8月11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在出席东盟成立50周年纪念会上表示,恐怖主义和毒品已成为东盟面临的现实威胁,东盟国家需要团结起来协作应对。事实上,近年来东南亚地区连遭国际恐怖势力渗透,暴恐威胁严峻,发展势头若不加以遏制,有可能成为新的国际恐怖策源地。
闵捷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印巴冲突从本质上反映了印度对其北部陆地边境的担忧与诉求,但若回溯印度历史,则可以发现,印度应该首要考虑的是其海洋防御,并非陆上纠纷。
克里斯蒂娜•科顿
任职于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剑桥狄更斯学会创始人
由科学家、律师、政策专家组成的环保组织“地球顾客”刚刚在英国最高法院赢得了一场耗时五年的官司,判决结果要求英国政府对污染采取行动。判决书毫不含糊地写道:“新一届政府,不论其政治构成为何,都应该不遗余力地对这一问题立即采取行动。”
毛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专家
在印度人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美争夺世界霸权和中国试图控制周边地区的重要举措;在经济上虽有双赢可能,但在印度国家安全和中印政治互信上颇有犹疑。也因此,在国家定位上,印度一直徘徊于“领导型大国”、“平衡型大国”和“摇摆国家”之间,对华政策具有鲜明的两面性。
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美朝相互威胁循环提高了双方陷入意外冲突的可能性。双方应认识到,建议“双暂停”的中国与他们利益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