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经济学原理》《商业世界的经济学观察——管理经济学案例集》《半周期改革现象——我国粮棉流通政策与食物安全研究》等
发达国家调试对华政策并非偶然,而是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后危机时期中国发展与世界格局演变客观形势的必然产物。但这种强调竞争博弈的新动向,受到其它限制性因素与相反力量的制约与平衡,因而并未构成具有确定含义的潮流性转变,前景也并非注定导向新冷战或某种冲突陷阱。
章百家
原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美是两个极为不同的国家。这种不同在有形无形之中影响着双方彼此的认知、相互政策和两国关系的发展。认识中美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理智地处理两国关系。中美关系历经疏远、同盟、对抗、对峙、缓和、合作、摩擦等不同状况。在丰富的历史中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唐世平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选为2015年度长江学者,著有《塑造中国的理想安全环境》等
当前的国际秩序仅在开放贸易或经济意义上,而非在政治意义上属于“自由主义”,却被贴上了自由主义的错误标签。关于未来的国际秩序,本文提出三个重要的论点:第一,更加注重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将会持续存在,但其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将大大减弱;第二,形塑国际秩序的力量将会更多地自下而上且带有更多的竞争性,而不像之前主要自上而下的强加;第三,由于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已经停滞,而且也很难重新回到曾经的势头,区域秩序变得更加关键。未来国际秩序将会变得更加区域化和碎片化。
肖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强制性低、多元化不足是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两大特征。前者使得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措施的合法性较强,不容易引发双边摩擦和冲突,但是缺点是保障力度不足,资源投入和安全供给之间的关系也较为间接;后者则是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明显短板,使得中国难以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恰当的保护方式,经常要以政府应对非政府行为体,打“不对称战争”。其中非盈利性的公民组织的发展和国际化不足更是短板中的短板。
韩拓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贾庆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19世纪后半叶美国赶超英国时,英国没有试图遏制或延缓美国的崛起,两国保持了和平和稳定。美国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发展对外关系,没有沿用传统上大国以军事扩张实现国家利益的做法,弱化了对英国的直接挑战。一方面,美国的这种对外拓展利益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崛起效率。另一方面,不能因此认定美国崛起时真正实现了世界性权力的和平转移。美国当时的经济外交并没有防止后来的对德战争,还侵犯了中国及其他不少中小国家的主权,本质上是一种帝国主义政策。
劳伦斯•萨默斯
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
现在人类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时机,信息技术解放了劳动力,生命科学的进步延长了人类的寿命,物质的进步使人类的痛苦大幅减少,这是属于人类的一个世纪。因此中国应该找到自己的方式,以友谊与合作去尊重共存。中国此时应该重新调整其外交政策,这是符合中国利益的。
张敬伟
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欧盟对华关系面临调整很正常,但是,欧盟要有主心骨而不是跟随美国,否则,中欧长期形成的不错战略关系或面临恶化危险。关键是欧盟现在成了松散、各行其是的利益共同体。面对中国释放的利益信号,欧盟很难像美国那样对华一个声音说话和一个拳头发力。因此,欧盟对华新战略,也只是释放深度焦虑而已。
郑永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现有的监管无效呢?监管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宣称有完美的监管制度。中国监管问题的起源具有特殊性,那就是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制度隔离”的现象,即监管者和普通人民并不在同一个制度体系里面,或者他们表面同处一个制度体系,但被一种制度所隔离。笔者从前称这种现象为“城堡”现象,即中国仍然有太多的特权系统,这些特权系统把监管者和老百姓隔离开来。
贺凯
作者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亚洲研究所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座教授
在亚太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国、中国以及东盟等各方行为体越来越倾向于实施包容性制度制衡、排他性制度制衡和制度间制衡等不同形式的制度制衡战略,通过在多边机制中的竞争来追求自身权力和影响力的最大化。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是针对中国崛起所实施的排他性制度制衡,目的是平衡和限制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中国可以采取机制分化策略和包容性制度制衡的战略选项,以抗衡美国的印太战略给中国崛起造成的战略压力。
郎平
法学博士,研究员,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在国际秩序解构与重塑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形成已经成为亟需思考的问题。对于网络空间而言,建立国际秩序就是不同行为体通过确立相应的制度安排制定国际规范,从而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冲突的过程。未来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制度平台的选择以及规则制定的博弈,而秩序形成背后的演进机制则取决于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博弈。中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态势将成为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建立的重要参照。